极限飞盘成为最新网红运动,亚文化背后的有

飞盘无疑是最近国内社交网络上最火的运动。飞盘比赛中,男女选手一起奔跑、挥汗如雨、秀出自我,既有乐趣也很“出片”。尤其是在城市经历过疫情,解封之后,年轻人一起在开敞的室外场地玩飞盘,是一种身心的释放。

从派饼锡盘到漂洋过海

飞盘的原形可追溯到派饼锡盘。19世纪,美国面包师福瑞斯比(Frisbie)开了一家饼店,用自己的姓氏命名了店名和产品。大学生很喜欢他做的“FrisbiePie”,吃完之后顺手投掷抛接圆形锡盘取乐。因为抛出锡盘时常喊一声“Frisbie”,这个词也成了抛出动作的代称。

年,美国人沃尔特·莫里森用塑胶原料制造出第一枚现代飞盘。年,开发呼啦圈的公司Wham-O获得飞盘的市场专卖权,并在听说了大学生玩“Frisbie”的习俗后,于年注册了商标“Frisbee”。

此后美国的飞盘运动及产业逐渐成形,“飞盘运动之父”黑德里克开发出运动级飞盘,成立国际飞盘协会。年,第一届世界飞盘锦标赛在美国加州的玫瑰碗球场举行。

飞盘传入中国则是年代的事,当时它作为一项竞技运动和休闲玩具,随着改革开放、内外交流频繁的过程,进入民间视野。

年第5期的《企业经济》杂志有一篇文章《“飞盘”市场的兴衰——产品生命周期的研究》,无意中记录了四十年前飞盘运动最初在国内引起的热潮。这篇文章提示我们,飞盘在中国的本土化,直接原因是飞盘本身可以被低价制造、广泛销售。

文章中说:“近年来,塑料脸盆之类销售不大景气,有的工厂已经陷入不得不忍痛削价的境地。正当它们束手无策的时候,电视中播放了国外兴起‘飞盘’运动的精彩场面,使千百万人兴趣盎然,跃跃欲试。一家塑料厂首先摸到了人们这一需求心理,抓住良机,投入了飞盘生产。飞盘一经投入市场,果然购者云集。”

“曾几何时,这种一直处于‘零需要’状态的商品,一下子跃升为人们竞相购买的热门货。由于飞盘制造工艺简单,用料只及塑料面盆的几分之一,售价却又不低,各塑料厂立即纷起仿效。一时飞盘市场购销两旺,盛况空前。但是,这种‘盛况’并不能持久,因为飞盘是一种耐用体育用品。市场需求不久便趋饱和,需求量日益减少。那么,飞盘的生命周期是否就此结束了呢?没有。”

拯救这次短暂市场危机的新产品是儿童用小飞盘“飞环”。现在飞环依然是常见的儿童户外玩具,售价几十元,有环形和类似回旋镖的“百变飞环”等不同类型。

从运动器材到儿童玩具的变化,说明飞盘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融入中国人的生活。

飞盘火遍社交网络

有趣的是,飞盘在当下的再度兴起,核心受众却是都市青年。飞盘这次“突然飞入”大众视野,是从社交网络开始的。5月27日,飞盘登上微博热搜榜前50,热度超过2万。发酵半个多月之后,微博#极限飞盘#超话的阅读量达万。

在小红书、微博、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180woai.com/afhgx/5015.html


冀ICP备2021022604号-10

当前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