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统局数据显示,年我国工业经济持续稳定恢复,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.8%,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.4%。
随着疫情逐步稳定,制造业生产节奏也逐渐步入正轨,市场在回暖趋势中向好发展。然而,原材料的价格似乎却一路高涨,年下半年开始,国内工业基础原材料迎来了全方位的上涨。
过去一整年,零部件涨价成为国内数控行业的关键词。年初疫情暴发,各家零部件工厂被迫停工,导致零部件供应一度告急,价格飞涨。随着国内疫情防控趋稳,正当数控行业在复苏回暖周期刚刚得以喘息时,今年初又遭遇到原材料涨价。
铜上涨38%,铝上涨37%,锌合金上涨48%,不锈钢上涨45%......金属、原油、化工材料、铁矿石、煤炭等各类原材料纷纷涨价,来自上游“涨价潮”的压力,传导至下游机械、零部件、化工等行业,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。
什么力量在推高原材料价格?
以电子元部件为例,由于核心生产商大多来自于日、韩、美,受疫情影响生产和进出口难度增加,致使价格上涨超过30%。疫情影响下,国际物流运力下降,导致海运集装箱船运费大涨,其中美西航线运价更是较年初涨了近3倍,这直接导致电阻、硅片、面板以及LED芯片等价格翻倍。
此外,“炭黑、钢丝、玻璃等原料价格也在全线上涨。而且近期化工产品的价格也在上扬。”有国内知名合资品牌车企采购主管对记者坦言,供需倒挂、物流涨价,都逼着零部件企业不得不调整价格。截至目前,该主管所在车企已陆续收到铝合金轮毂、汽车电子等企业发来的提价函,价格上调幅度每件在20元-元不等。
业内普遍认为,此轮原材料价格上涨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促成的:
●受去产能影响,导致部分原材料产能不足,供需缺口加大、供给冲击导致价格上涨,主要是钢材等金属制品原材料涨价;
●环保政策持续加力,市场供应整体偏紧,预期将拉动原材料价格的上涨;
●我国全球性资源获取能力依然不足,如铁矿石等相关工业原材料从国外进口。受疫情影响,海外主要矿山(铁矿、铜矿等)减产,随着国内疫情逐步稳定,市场需求开始恢复,导致供不应求的局面,原材料价格上涨在所难免。
当然,在国内外疫情都得到控制的情况下,工业原材料价格将缓慢回落,有预计称,年,原材料价格走势将会呈现先高后低的趋势。
会有什么影响?
对于数控行业来说,原材料价格上涨,首当其冲的就是机床工具行业。机床的床身、支柱、轴承、刀具等部件都是由钢铁、五金等金属原材料制成,而这些原材料涨势最为凶猛。
面对来势汹汹的涨价潮,下游机床行业,尤其是中小机床企业,为了降低成本,提高利润,不得不做出调价的通知。
不光是机床工具行业,电机行业也难逃涨价的局面。电机所用原材料漆包线、矽钢片、铸件、钢材等价格自年6月份以来,呈现急剧上涨的形势。年12月份,漆包线从每吨多元,上涨至多元;冷轧硅钢从每吨多元上涨至多元;铸件、钢材从每吨多元上涨至多元。
从年1月和2月的硅钢市场价格来看,仍处于高位。电机厂商仍面临着涨价的考验。
一批企业也发布调价函,其中部分企业价格涨幅高达10%。
同样,元器件市场也不太平,半导体行业,从8英寸晶圆紧缺开始,整个半导体市场涨价浪潮一波接着一波。由于铜材、塑胶、金等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,连接器及线缆企业成本增加,价格自然也就“水涨船高”。
该如何应对?
在原材料全面涨价的情况下,企业盈利空间受到挤压。大部分企业短期内会选择提早备货或调价的方式来应对,然而,这种“解一时之渴”的做法并非长久之计。
维宏股份从公司管理方面,整合产品线组织架构,提升研发前瞻性和研发效率。为进一步降低产品研发成本,提高产品研发效率,促进研发体系、产品体系和销售体系之间的沟通交流,公司对产品体系的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。成立产品研究院,开展基于公司业务及产品的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技术研究,强化对公司产品涉及前沿技术的研究,紧随市场趋势;设立产品企划部,以强化产品规划能力;将之前的五大产品线整合为产品I部和产品Ⅱ部,提高研发资源利用率。
另外,维宏股份通过提升技术实力和创新生产工艺,升级产品线和提高生产销量,并减少原材料的损耗;其次,还可以通过降低物流和人工成本等方式来提高产品服务的附加值。从企业自身内部的生产、管理和产品规划等方面做好管控和规划,从各个环节上来达成降本增效的目的;最后,提升品牌、产品竞争力,在客户心中建立长久的信任机制,明确产品自身的市场定位,依靠产品品质、性能来提升产品的议价能力。
值得警惕的是,近年来频频上涨的物价,其中不乏国际市场的金融推手。
萧条播下繁荣的种子,而繁荣又播下萧条的种子。当过高的价格压抑了人们的需求,可以想见的后果是,中国一感冒,全世界都得吃阿司匹林。
当然,从乐观的方面看,原材料价格上涨也并非完全是一件坏事,这会倒逼整个行业进入一个竞争周期,而企业会倒逼自身通过“修炼内功”的方式来应对市场挑战。